沉思者(原作放大)
- 奥古斯特·罗丹
- 1840-1917年
- 沉思者(原作放大)
- 1881-82年(原型)、1902-03年(放大)、1926年(铸造)
青铜
松方收藏
关于《沉思者》这件作品,罗丹曾经叙述如下:“但丁坐在门前的岩石上,沉湎于诗句的构思当中。在他背后的是乌戈利诺、弗朗切丝卡、保罗等《神曲》中所有的登场人物。然而这个计划没有被实现。从整体被分离出来的但丁姿态,消瘦且苦闷,没有什么意义。按照最初的灵感,我构想了别的正在思索中的人物。裸体男子坐在岩石上,双腿靠近身体,拳头抵住牙齿,沉浸于幻想中。丰富的思绪,在他脑中逐渐具体成形。他已不再是幻想家,而是创造者”。《沉思者》的身体表现与姿势,和《亚当》同样,都可见到米开朗基罗的影响。例如,西斯廷教堂穹顶画中的预言家耶利米、圣洛伦佐教堂美第奇家墓庙中的洛伦佐・德・美第奇等人物。不过,更直接的影响应是来自于卡尔波的《乌戈利诺》(1863年)。其中,右手肘置于左大腿上的姿势,二者惊人的相似。不过,事实上卡尔波的这件雕塑作品也是在米开朗基罗的影响下,于罗马所制作的。本件青铜的巨大塑像,是1902到1903年,由罗丹的得力助手亨利・勒波斯根据1881-82年的原型放大制作完成。从《地狱门》独立出来的《沉思者》,并不只是呈现一位正在思考的人物,而是表现出全人类共通的普遍形象。
S.1959-0040
